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特朗普 10.1 起对美进口家具建材加 50 关税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9-26

当地时间 9 月 25 日,特朗普在 “真实社交” 平台的一则声明,将全球贸易再度推向风暴眼。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美国将对厨柜、浴室柜等建材征收 50% 关税,对软垫家具加征 30% 关税,对专利药品及重型卡车分别课以 100% 与 25% 的高额税费。这位前总统以 “外国产品泛滥”“保护本国制造” 为由的政策宣言,看似是维护本土产业的强硬举措,实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故技重施,其背后潜藏的风险早已被历史反复验证。

一、政策透视:“保护制造” 外衣下的多重矛盾

特朗普在声明中强调,加征关税是为应对外国产品 “涌入” 美国的不公平现状,核心目标是 “保护制造流程与国家安全”。但对照数据与现实,这一逻辑存在明显裂痕。

从贸易结构来看,家具产业首当其冲的冲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2024 年中国对美家具出口总额达 123.84 亿美元,占中国家具出口的 13.72%,其中厨房木家具同比增长 18.03%,而家具更是中美海运市场集装箱量最大的出口品类之一。50% 的建材关税与 30% 的家具关税,无疑将直接瞄准以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的中国相关产品。但美国商务部此前数据显示,美国本土家具制造业就业人数仅占制造业总就业的 2.1%,且多集中于高端定制领域,中低端市场的供应链缺口长期依赖进口填补,关税壁垒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回流。

更值得警惕的是政策理由的自相矛盾。将家具、建材等民生产品与 “国家安全” 挂钩,延续了美国贸易政策中常见的借口滥用。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所指出的,美国贸易逆差根源在于自身财政赤字与低储蓄率,而非所谓的 “不公平贸易”。这种对经济问题的刻意曲解,正在为全球产业链动荡埋下隐患。

二、连锁冲击:从企业承压到全球产业链震荡

关税大棒落下,首当其冲的是中美两国的实体企业与消费者,其影响正沿着产业链条层层传导。

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短期压力已然显现。家具行业平均利润率仅 10%—15%,50% 的关税增幅远超企业成本消化能力。以 2024 年增长 18.34% 的竹制家具为例,若无法通过提价转移成本,企业要么接受亏损,要么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更严峻的是,特朗普政府此次同步扩大关税范围,对越南、泰国等中转国也施加高额税费,使得此前通过境外设厂 “绕道出口” 的应对策略基本失效。东莞某家具企业负责人坦言:“现在转去东南亚生产,加上当地 15% 的成本溢价和 36% 的关税,比直接出口还要亏。”

在美国国内,关税成本最终将转嫁至消费者身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指出,加征关税本质是对本国消费者征税。以一套进口厨房橱柜为例,50% 的关税可能使其零售价从 3000 美元飙升至 4500 美元,而软垫家具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美国住房装修成本。这与 2018 年关税战的后果如出一辙 —— 当时美国消费者每年为家具、电子产品等多支付约 830 亿美元。对依赖进口零部件的美国重型卡车企业而言,25% 的关税还将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则面临更深远的冲击。家具产业的生产涉及木材加工、五金配件、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中美贸易的波动将波及全球供应链网络。标准普尔全球公司预测,此类单边贸易措施将导致全球贸易效率下降 12%,生产要素错配造成的长期损失难以估量。

三、历史回响:贸易保护主义从未有赢家

特朗普的关税新政,让人清晰看到《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的历史阴影。1930 年,胡佛政府为保护农业利益,将 2 万多种商品关税提至历史最高水平,最高税率达 60%,直接引发全球报复性贸易战。数据显示,1929 至 1932 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量锐减 67%,失业率飙升至 25.1%,最终加剧了大萧条并为二战埋下隐患。

美国历史上的保护主义实践反复证明,关税壁垒终将反噬自身。1861 年林肯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加剧南北分裂,1897 年《丁利关税法》导致美国消费者开支激增,1980 年代里根政府的进口限制未能挽救汽车行业颓势。2018 年特朗普任内的关税战同样收效甚微 ——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相关行业并未增加就业,农民每年损失超 120 亿美元。

如今,在全球分工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更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建炜指出,现代贸易战的传导速度是上世纪 30 年代的 10 倍,其影响会迅速渗透至金融市场、就业市场乃至地缘政治领域。当美国试图以 “关税墙” 保护本土产业时,实则在切断自身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联系,最终将丧失产业升级的动力。

结语:打破循环需要理性与共识

从 “美国优先” 到 “保护制造”,特朗普的关税说辞虽有变化,但贸易保护的本质从未改变。历史已经给出明确答案:试图以单边措施解决自身经济问题,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中国企业而言,短期内需通过市场多元化、技术升级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长期则要构建核心竞争力;对美国而言,唯有摒弃 “零和思维”,回到多边贸易框架下解决分歧,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时代潮流。当关税大棒再度扬起,全球更需要以史为鉴,共同守护自由贸易的基石 —— 毕竟,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任何一方的任性妄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