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世界航运理事会(WSC)一份新报告的发布,再次将危险品瞒报错报这一威胁全球航运安全的关键问题推至公众视野。数据背后,是船舶、船员、货物与海洋环境面临的重重危机,也为整个航运行业敲响了警钟。
报告显示,2024 年仅在接受检查的美国、芬兰、加拿大、荷兰、智利、德国、韩国七个会员国(不含中国)货物中,就有 11.39% 存在申报缺陷。这一数字较国际海事组织 2023 年公布的 11% 略有上升,看似微小的增幅,却暗藏巨大风险。这些缺陷并非偶然,而是集中体现在危险货物申报错误、未申报、文件错误以及包装不当等方面,小到标签张贴错误,大到包装不符合安全标准,每一个细节漏洞都可能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世界航运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克拉梅克直言:“货物安全始于正确的申报和安全的包装。超过十分之一的货物存在缺陷,这清楚地表明:货物安全漏洞仍然普遍存在。” 事实的确如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申报与包装问题,会直接增加船舶火灾等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一旦事故发生,不仅会造成船员伤亡、船舶损毁、货物损失,更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其危害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想象。
回溯历史数据,危险品申报缺陷率的波动上升趋势更显严峻。WSC 自 2011 年起持续追踪相关数据,2017 年缺陷率为 8.64%,2019 年曾下降至 6.54%,本以为安全形势有所好转,却在 2021 年急剧上升至 10.86%,2022 年短暂下降至 7.84% 后,2023 年又攀升至 11%,2024 年进一步升至 11.39%。这一曲线的起伏,不仅反映出行业在危险品管理上的不稳定性,更凸显出建立长期、有效安全机制的紧迫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参与数据报告的仅有上述七个港口国家。乔・克拉梅克指出:“通过持续报告,我们可以发现趋势并采取适当行动,提高航运安全。目前只有七个港口国家提交报告,这为更多政府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完善全球航运安全格局。” 而当把目光投向全球航运版图,中国作为全球航运大国,其数据的缺失使得现有统计结果难以全面反映真实情况。要知道,全球 10 大港口中有 7 个位于中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航运市场的重要货源地。业界分析认为,若将中国的危险品瞒报错报数据纳入统计,结合七国 11% 的比例,全球危险品瞒报误报比例保守估计将超 20%。这一数字意味着,在全球流通的危险品货物中,每五份就可能有一份存在申报或包装问题,如此高的风险比例,无疑让全球航运安全笼罩在 “隐形炸弹” 的威胁之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行业并非无动于衷。WSC 正在积极制定一项行业货物安全计划,旨在改进货物筛查和检查流程,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启动。该计划将通过准确报告、完善筛查机制、明确安全标准以及提供实用指导等多维度举措,系统性降低危险品运输风险,为保护生命、货物及海洋环境筑牢安全防线。
与此同时,行业交流与合作也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2025 年 11 月 21 日,由 uniuni LOGISTICS 总冠名、乐舱物流(02490.HK)参与支持的 “第七届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大会” 将在中国深圳举办,大会以 “破局・创新・出海・本土化” 为主题,相信危险品安全管理也将成为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行业内外的深度交流,或许能碰撞出更多解决危险品瞒报错报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危险品瞒报错报问题,早已不是单一国家或企业的 “小事”,而是关乎全球航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 “大事”。唯有各国政府积极参与数据报告与监管协作,行业企业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相关机构加快推进安全计划落地,才能逐步化解这一 “隐形炸弹” 的威胁,让全球航运在安全、有序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2025-9-12
2025-9-11
2025-9-10
2025-9-9
2025-9-8
2025-9-5
2025-9-4
20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