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中国 8 月对美出口同比降 33.1 引关注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9-9

2025 年 9 月 8 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显示,8 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 33.1%,这一降幅较 7 月扩大 11.4 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对美出口已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双位数跌幅,中美贸易关系持续承压的态势进一步凸显。

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整体出口格局来看,中国外贸呈现 “分化” 特征。一方面,整体出口同比保持 5.9% 的正增长,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分别实现 7.5% 和 14.6% 的同比增幅,展现出中国与欧洲、东南亚市场贸易合作的强劲活力;另一方面,对美出口则同比下跌 15.5%,与对欧、对东盟出口的正向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及关税壁垒的影响持续发酵。

回溯贸易摩擦背景,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中美双方虽曾在日内瓦、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举行三轮贸易谈判,并将关税停战期限延长至 11 月初,但关税压力并未缓解。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维持高额加征关税,其中包括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 20% 关税、10% 对等关税,叠加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存量关税,综合税率已高达约 55%;作为反制,中国继续对美国维持 10% 的对等关税。更值得注意的是,白宫还出台针对性限制措施,明确规定关税更高国家的商品若经第三国转运至美国,将面临 40% 的转运关税,这一政策被普遍解读为针对中国企业 “绕道出口” 的堵截,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通道。

面对严峻的贸易环境,中国企业与政策层面已启动多维度应对。在企业端,为抵御关税冲击,中国制造商正加速 “市场多元化” 布局,积极将产品出口重心转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试图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出口品类来看,汽车、船舶和部分电子产品依旧是中国出口的 “硬核优势”,凭借技术实力和性价比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然而,智能手机和家电类产品则受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影响,面临增长挑战。同时,在国内制造业面临通缩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短期内选择通过 “降价换量” 的策略维持出口规模,以保障市场份额。

不过,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仍难以替代。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年均吸纳超过 4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的能力,是当前任何单一新兴市场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意味着中国出口对美依赖的 “戒断” 需要长期过程,短期内企业仍需承受市场转型的阵痛。

对于中国外贸未来走势,业内专家给出了理性研判。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卓殷指出,尽管对美出口承压,但中国出口整体仍具韧性,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优势品类的支撑为外贸稳定提供了基础。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警示,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性可能导致冲击 “延迟显现”,其影响大概率在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逐步释放。他进一步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已开始受到美国高关税的负面影响,外部需求整体趋于疲软,预计中国出口在第四季度可能出现同比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的 “稳外贸” 举措成为关键。王青预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扩内需、稳外贸政策力度,具体路径包括加快推进 “出口转内销”,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为出口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同时,通过签订或升级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化与欧盟、东盟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巩固并扩大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份额,帮助对美依赖度较高的出口商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中国外贸正处于 “压力与机遇并存” 的关键阶段。对美出口的持续下滑既是挑战,也倒逼中国加速贸易结构优化与市场多元化转型。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企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外贸能否顶住四季度可能到来的下行压力,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将成为衡量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