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胡塞升级封锁,锁定所有以关联船只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7-29

当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的电视声明划破红海夜空,"袭击所有与以色列港口有关联船只" 的警告已不是简单的军事威慑。这条承载着全球 12% 贸易量的黄金航道,正被导弹与无人机编织成绞杀全球供应链的铁网。

导弹射程内的万亿贸易

"巴勒斯坦 - 2" 型高超音速导弹的尾焰,不仅照亮了以色列的防空警报,更烧穿了国际航运的安全幻觉。数据显示,红海航线每年为全球输送约 1.2 万亿美元货物,其中欧洲 30% 的进口能源与亚洲 25% 的出口商品依赖此道。2023 年 10 月以来,胡塞武装已发动超过 150 次航运袭击,迫使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一度停航,每艘集装箱船改道好望角需多耗费 30% 航程与 40 万美元燃油成本。

5 月美国与胡塞的停火协议早已沦为废纸。当时匆匆复航的货轮如今再次面临抉择:是冒着被导弹锁定的风险穿越曼德海峡,还是承担绕航带来的日均 300 万美元滞期费?法国达飞海运最新财报显示,其红海相关航线保险费用已暴涨 17 倍,部分船只的战争险保费甚至达到货值的 5%。

供应链断裂的多米诺骨牌

汉堡港的起重机正空悬在码头,等待本该两周前抵达的亚洲电子元件;迪拜自贸区的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欧洲汽车零件因航线延误开始锈蚀。这种连锁反应在 2024 年初已现端倪 —— 当时胡塞短暂封锁导致全球集装箱周转率下降 18%,美国零售商为赶圣诞季不得不支付每柜 1.2 万美元的加急运费,较平时溢价 400%。

更致命的是不确定性。深圳盐田港一位货代经理透露,现在客户宁愿选择成本更高的空运,也不愿赌红海航线的 "生死时速"。这种信任崩塌正在改写国际贸易规则:原本 "门到门" 的物流承诺,如今变成 "枪到港" 的生死赌局。

失控的封锁与失控的代价

以色列国防军的拦截导弹或许能击碎来袭弹头,却挡不住航运公司的集体撤退。2023 年 12 月,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集装箱船在红海遭袭,导致全球航运指数单日暴涨 8.7%,这种恐慌正在重演。世界银行测算,若红海持续封锁半年,全球贸易成本将上升 1.5 个百分点,相当于给本就疲软的全球经济泼上一盆热油。

那些曾以为 "与以色列无关就能安全" 的船东们,如今发现胡塞的定义早已改写。从鹿特丹到新加坡,船长们对着海图上不断扩大的 "危险区" 苦笑 —— 所谓 "无关船只豁免",在导弹的弹道计算里根本不存在模糊地带。当也门海岸的雷达锁定货轮的 GPS 信号,国籍、目的地都成了无效的护身符。

没有赢家的红海困局

美国停火协议的墨迹未干,胡塞武装的导弹已再次升空。这种反复无常背后,是全球物流体系的结构性崩塌: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效率暴跌至疫情时期的 60%,迪拜杰贝阿里港的集装箱堆存期延长至 14 天,上海港至鹿特丹的航线周期从 22 天拉长到 35 天。

更深远的影响藏在贸易合同的小字里。伦敦保险市场的数据显示,红海相关航段的战争险免赔额已从 2% 升至 10%,意味着一艘 10 亿美元的货轮仅保险成本就增加 800 万美元。这种成本正沿着供应链逐级传导,最终出现在欧美超市的货架标签上。

红海的浪涛依旧拍打着岸边的导弹发射架,而全球供应链的裂痕已蔓延至每个港口的集装箱堆场。当航运地图被重新绘制,那些标注着 "危险" 的海域,实则是全球经济正在渗血的伤口。这场没有硝烟的航道战争,早已不是地区冲突的注脚,而是绞杀全球化的致命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