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的 61 号与 62 号公告,以稀土物项和技术为核心构建起更严密的出口管制体系。这两项公告不仅是 4 月中重稀土管制政策的深化延续,更通过域外管辖落地与 "50% 穿透规则" 的创新,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标志着中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进入实战化新阶段。
稀土作为具有显著军民两用属性的战略资源,其管制升级始终围绕国家安全与防扩散义务展开。此次 61 号公告最鲜明的突破,是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第 49 条确立的域外管辖原则彻底落地,实现了从 "境内管控" 到 "全球追溯" 的跨越。
根据公告要求,境外组织和个人出口 "中国两用物项" 前必须获得中国许可,这里的 "中国两用物项" 涵盖三类情形: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物项、含中国稀土成分(价值比例达 0.1% 及以上)的境外制造物项,以及利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相关物项。这意味着即使境外企业将中国稀土加工成永磁材料或靶材后再出口,仍需遵守中国的许可规定,从制度上封堵了通过第三国转口规避管制的漏洞。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此举直接针对部分境外组织将中国稀土非法用于军事敏感领域的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
与物项管制相呼应,62 号公告构建了全链条技术管控网络。公告明确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含钐钴、钕铁硼等关键磁体)及二次资源回收技术纳入管制,甚至生产线的装配调试、维护升级技术也未遗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 "出口" 的定义突破了传统贸易范畴,将知识产权许可、联合研发、技术咨询等所有转移方式均纳入监管,即便中国公民在境外向外国实体提供相关技术,同样需履行许可程序。这种 "属人 + 属地" 的双重管辖模式,彻底切断了技术外流的灰色通道。
61 号公告首次提出的 "50% 穿透规则",堪称本次管制升级的 "利剑",为全球企业设定了全新的合规门槛。根据这一规则,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与关注名单所列实体的影响力,将穿透至其控股 50% 及以上的子公司、分公司等关联机构。若这些关联机构作为买方或最终用户申请采购管制稀土物项,商务部原则上不予许可。
该规则的覆盖范围远超传统稀土行业,明确将半导体与 AI 领域纳入监管视野。对于使用稀土物项研发 14 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 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企业,或利用稀土材料开发军事用途 AI 技术(如武器系统、无人机导航)的实体,均需接受严格的穿透式审查。这意味着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芯片设计企业等下游用户,不仅要自查自身资质,还需追溯上游供应商的股权结构,防范因隐形关联而触发合规风险。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必须建立动态股权追踪机制,才能应对这种全链条穿透式监管。
在许可审查层面,公告确立了清晰的风险分级标准:对境外军事用户及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申请 "原则不予许可";对先进半导体与敏感 AI 研发的申请实施 "逐案审批"。这种差异化管理既精准锁定了高风险领域,又为合规贸易预留了空间,体现了管制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此次管制升级迅速引发国际连锁反应。数据显示,美国军方 75% 的武器系统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而西方国家新建稀土产能仍高度依赖中国技术与设备。62 号公告中 "禁止为境外稀土活动提供实质性帮助" 的条款,直接制约了海外产能扩张的速度 —— 美国磁铁企业 Advanced Magnet Lab 总裁坦言,缺乏中国技术支持将导致其设备维护与升级陷入困境。
对全球企业而言,合规体系正面临系统性重构。在供应链端,企业需建立稀土原材料溯源机制,明确每一批次货物的原产地、管制编码及成分比例,确保符合 "0.1% 价值比例" 的认定标准;在客户管理端,不仅要核实最终用户资质,还需通过股权穿透审查排查关联风险,并要求客户签署合规承诺函。外资企业在华分支机构尤其需要警惕,即便母公司位于境外,其在境内的技术转移活动仍需遵守属地管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强化管制的同时,也为市场预留了缓冲空间。公告设置了合理过渡期,对符合规定的合规贸易予以许可,并强调愿通过多双边机制加强沟通合作。这种 "严管与开放并重" 的态度,既维护了国家安全底线,又努力降低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过度冲击,体现了负责任的管制立场。
从 2001 年将稀土技术列入管制目录,到 2025 年 4 月聚焦中重稀土物项,再到如今实现物项与技术的全域管控,中国稀土管制体系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见:从单一品类到全产业链、从境内监管到域外延伸、从粗放管理到精准穿透。这种升级不仅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主动应对,更是对国际防扩散规则的积极践行。
此次公告的落地,标志着中国出口管制制度正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域外管辖与穿透式监管并非中国首创,而是美欧等经济体早已采用的管制手段。中国通过法治化、透明化的规则设计,既行使了主权国家的监管权力,又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预期。正如 WTO 专家所言,这种制度创新有助于防范 "管制规避" 这一全球性难题,为全球关键矿产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对于企业而言,唯有主动适应规则变化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在稀土管制常态化的背景下,合规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材料溯源到技术转移备案,从客户尽调到股权穿透审查,构建全链条合规体系不仅是规避处罚的需要,更是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前提条件。
61 号与 62 号公告的发布,绝非一时的政策调整,而是中国战略资源管控体系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通过域外管辖与穿透规则的双重创新,中国既守住了国家安全的 "生命线",又展现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自信。在这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中,唯有那些将合规内化为发展基因的企业,才能在规则重塑中站稳脚跟。而中国也将以更完善的管制体系,为全球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安全保障贡献中国方案。
2025-10-17
2025-10-16
2025-10-15
2025-10-14
2025-10-13
2025-10-11
2025-10-10
202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