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运费跌至两年最低,船公司停航量破纪录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10-9

2025 年 10 月,全球海运市场正经历一场显著的 “降温”:海运费现货价格跌至近两年来最低水平,首次跌破集装箱航运公司盈亏平衡点;与此同时,船公司为应对市场疲软,取消航次的数量创下疫情高峰以来的纪录,供需失衡与贸易环境变化共同搅动着全球航运供应链。

运费跌破盈亏线,航企盈利承压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自红海危机引发运费短期飙升后,海运费现货价已迎来大幅回落,当前主要航线的集装箱货运现货价格平均每 40 英尺集装箱(FEU)略高于 1000 美元,这是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更关键的是,这一价格已跌破航运公司的盈亏平衡线 —— 美国金融集团 Jefferies 在报告中指出,马士基、赫伯罗特等头部航运公司的 FEU 盈亏平衡水平约为 1100 美元,意味着当前部分航线上,船公司每运输一个 40 英尺集装箱便处于亏损状态。

受此影响,Jefferies 已下调各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第四季度的盈利预期。尽管该机构仍对马士基、赫伯罗特、美森航运、以星航运维持 “持有” 评级,认为这些企业手握充足现金储备可应对短期压力,但行业预测显示,这四家航企第四季度仍大概率面临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盈利承压,多数船公司仍选择优先保住市场份额,而非通过涨价止损,这进一步加剧了运费市场的下行压力。

停航规模破纪录,运力削减成 “保价” 手段

为对冲运费下跌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船公司开启了大规模停航。航运数据分析机构 project44 的统计显示,2025 年 10 月,中国至美国航线取消 67 个航次,美国回程航线取消 71 个航次,这一运力削减力度远超新冠疫情时期,成为 “疫情初期以来从未见过” 的景象。Better Supply Chains 首席思想家 Bart De Muynck 指出,此次停航并非单纯应对危机,更像是船公司在关税扭曲的市场中,维持运价稳定的核心策略。

从航线维度看,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美国航线的 “空白航班”(即取消的航次)数量均大幅增长。其中,美国西海岸至东南亚航线空白航班增幅达 75%,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至中国、东南亚至美国西海岸等航线的空白航班增幅也分别达到 47%、42%、41%,运力收缩幅度可见一斑。船公司试图通过主动削减运力,缓解供需失衡,避免运费进一步 “跳水”,这也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航企唯一能自主掌控的 “调节杠杆”。

贸易需求疲软成推手,中美贸易下滑加剧压力

海运市场的低迷,背后是全球贸易需求的疲软,尤其是中美贸易的持续下滑。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进口已连续五个月下降,出口更是连续九个月下降;自 2025 年初至今,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同比下降 27%,对中国出口额暴跌 42%,这一趋势与关税波动等贸易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中美贸易的收缩直接影响了海运需求 —— 作为全球海运最核心的航线之一,中美航线货运量减少,直接导致船公司运力闲置。叠加关税波动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企业进出口决策趋于谨慎,进一步压制了货运需求。在此背景下,停航成为船公司应对需求下滑、支撑运价的 “无奈之举”,却也折射出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的阶段性挑战。

短期内,海运市场或仍将处于 “低运费、高停航” 的调整期。对于航运企业而言,如何在保份额与保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通过优化运营效率应对需求疲软,成为破局关键;而对于依赖海运的跨境贸易企业,需密切关注运费波动与航线稳定性,提前做好物流规划,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