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中国出手反制:美森轮船及美籍货轮入制裁范围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9-30

2025 年 9 月下旬,中国在国际海运领域打出反制 “组合拳”—— 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针对歧视性措施的反制条款,明确对采取不公平限制的国家或地区船舶,可实施收取特别费用、限制港口进出等措施。此次修订距美国计划 10 月 14 日对中国船公司及中造船舶征收高额歧视性港口费仅半个月,被业内视为中国应对国际海运领域不公待遇的重要制度回应,美森轮船等美籍货轮已明确进入潜在制裁范围。

从修订核心内容来看,《决定》的关键突破在于新增 “反制条款”。根据修改后的第四十八条,若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国际海运经营者、船舶或船员采取歧视性禁止、限制措施,且无有效条约救济,中国政府可采取三类反制手段:一是向靠泊中国港口的该国家或地区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直接对冲对方歧视性收费成本;二是禁止或限制相关船舶进出中国港口,切断不合理限制背后的物流通道;三是禁止或限制相关组织、个人获取中国海运数据及经营相关业务,从市场准入层面强化约束。这一条款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中国海运领域的反制权限,为应对国际不公待遇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

此次修订的背景与美国即将实施的歧视性政策直接相关。据此前披露,美国计划自 10 月 14 日起,对中国船公司运营船舶及中国建造的船舶,在美港口收取额外高额费用,该政策被认为违背国际贸易公平原则,将显著增加中企跨境物流成本。中国此次提前修订《国际海运条例》,不仅是对美国单边政策的回应,更旨在维护全球海运市场秩序 —— 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港口年吞吐量长期居世界前列,对歧视性措施的反制,将直接影响相关国家船舶的运营收益与市场份额。

从行业影响来看,以美森轮船为代表的美籍货轮将首当其冲。美森轮船作为美国主要航运企业之一,长期运营中美跨境海运航线,其船舶频繁靠泊中国上海、宁波等港口。若美国如期实施歧视性收费,中国可依据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对美森轮船及其他美籍货轮采取收取特别费用等措施,这将迫使美企在成本压力下重新评估政策影响,也可能倒逼美国调整相关歧视性条款。此外,修订后的条例还完善了国际航运交易平台监管,要求平台经营者报送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信息,并明确未合规报送的罚款额度(2 万 - 10 万元),进一步规范海运市场运营秩序。

中国船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际海运条例》修订是 “以制度护权益” 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中国海运企业应对海外不公待遇提供了法律支撑,避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 “被动挨打” 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反制措施的范围与程序,体现了中国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的决心,有助于推动全球海运市场回归平等合作轨道。对于跨境物流企业而言,新条例的实施将带来更稳定的政策预期 —— 若海外港口实施歧视性收费,企业可通过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降低成本损失,而规范的航运交易平台监管也将减少市场乱象,提升物流效率。

在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国此次修订《国际海运条例》具有多重意义:既是对单边主义政策的有力回应,也是完善国内海运监管体系的重要一步。随着条例自 9 月 28 日起正式施行,中国将在维护自身海运权益的同时,为全球海运市场的公平竞争注入 “正能量”,而美国若坚持实施歧视性政策,其航运企业将面临实实在在的运营压力,这也为后续中美在海运领域的政策博弈埋下伏笔。未来,随着反制条款的落地实施,中国或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措施,持续守护跨境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贸易与海运合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