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突发!近 2000 个中国集装箱被扣,欧盟出手为哪般?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9-18

近日,一则消息在全球贸易领域掀起轩然大波。欧盟方面展开大规模行动,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扣押了近 2000 个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中欧贸易关系也因此笼罩上一层不确定性的阴霾。

根据欧盟检察院发布的声明,此次行动联合希腊当局,针对一个疑似来自中国的贸易网络。该网络被指控通过低报货物价值的手段,规避欧盟关税与增值税。希腊海关对部分集装箱开箱查验后发现,箱内装载的电动自行车、服装和鞋类等商品,申报价值仅为实际价值的 10% 至 15%。初步估算,这一行为给欧盟造成了高达 8 亿欧元的经济损失,且这种虚假申报已持续至少八年之久。目前,已有包括两名希腊海关官员在内的六人被指控,海关经纪人们也因协助欺诈而涉案。

回溯过往,欧盟对中国商品的监管政策呈持续收紧态势。在环保方面,Fuel EU Maritime 等法规要求船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使得航运公司运营成本飙升,运输中国商品的附加费随之大幅上涨。贸易安全领域,ICS2 海关货物预报信息系统强制要求提前申报货物详细信息,稍有差池货物便可能面临拦截、无法清关等风险。进口审查层面,欧盟不断提高中国商品质量标准,还对部分品类加征反倾销关税。在此大背景下,此次大规模扣押集装箱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

从贸易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之位,欧盟从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 3.0%,达 5178 亿欧元,贸易逆差超 3000 亿欧元。欧盟内部部分国家忧心忡忡,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原本输美的中国商品会大规模转向欧洲市场,对本土产业形成冲击。加之欧洲电商平台上中国商品凭借价格优势激烈竞争,更让欧盟一些国家倍感压力,促使欧盟加大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审查管控力度,试图借此平衡贸易收支,守护本土产业发展。

不过,欧盟此次近乎 “重拳出击” 的做法,在国际上引发诸多争议。从贸易公平性角度审视,仅凭申报价值差异就扣押近 2000 个集装箱,有过度执法之嫌。不同国家对商品价值评估标准本就存在差异,部分中国企业或许因不熟悉欧盟繁杂申报规则而失误,并非主观蓄意欺诈。从贸易关系层面考量,比雷埃夫斯港对中欧贸易意义非凡,中国航运企业在此拥有重要投资,此次扣押事件无疑会冲击中欧物流运输效率,挫伤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信心,让本就复杂敏感的中欧贸易关系愈发紧张。

此次近 2000 个中国集装箱被扣押事件,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反映出欧盟贸易政策的调整方向,也暴露了中欧贸易在深入发展进程中潜藏的矛盾与问题。中欧双方应秉持理性、客观态度,加强沟通交流,通过构建更透明、公正的贸易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化解分歧,携手推动中欧贸易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