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中美电商空运运力暴跌 30:寒冬已至,还是格局重塑?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8-27

国际航空货运协会(TIACA)近期发布的首份《电子商务:机遇与挑战》白皮书,为全球电商航空货运行业画下了一幅喜忧参半的图景 —— 一边是全球电商空运量未来十年有望翻番的长期红利,一边是中美航线因政策调整陷入 “运力暴跌 30%” 的短期困境。这场由美国关税与 “最低限额” 政策引发的震荡,不仅让 Temu、Shein 等跨境电商平台承压,更让中美电商空运赛道迎来关键的 “十字路口” 时刻。

政策突变:中美电商空运的 “急刹车”

2025 年上半年,美国两项关键政策的调整,成为压垮中美电商空运的 “导火索”:

  • 关税上调 + 免税 “最低限额” 取消:4 月初美国上调中国商品关税,5 月 2 日进一步终止中美贸易中的 “最低限额” 免税政策(此前符合额度的低价值商品可豁免关税)。这一变化直接击中了依赖低关税成本的跨境电商模式 ——TIACA 数据显示,政策落地后中美电商货运量一度骤降 17%,即便后续美国宣布 “关税暂停 90 天” 引发短期补货潮,也未能扭转整体下滑趋势。
  • 25% 需求面临流失风险:白皮书指出,跨太平洋航线电商货运需求中,约 25% 依赖 “最低限额” 规则运输,且 2024 年低价值电商货物已占中美空运贸易量的 55%。政策调整后,这部分需求失去成本优势,直接导致中美航线运力 “断崖式下跌 30%”,凸显出航空货运对电商需求的高度依赖。

受此影响,Temu、Shein 等以 “低价多销” 为核心的跨境电商平台首当其冲。其长期依赖的 “低关税 + 空运快速履约” 模式几乎难以为继,不得不重新调整供应链布局,而这种调整又进一步传导至航空货运端,形成 “需求萎缩 - 运力削减” 的恶性循环。

市场分流:亚太其他地区 “补位”,全球贸易流生变

就在中美航线陷入疲软之际,亚太其他市场正在悄然承接转移的电商货运需求,成为全球电商空运的 “新增长极”:

  • 亚太对美货运恢复更快:白皮书显示,美国政策调整后,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国家发往美国的电商货运量,恢复速度显著快于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地区,部分航线甚至实现逆势增长。这背后是跨境电商平台将部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工厂,以及当地制造业配套能力提升的双重作用。
  • 亚太对欧货运强劲增长:除了对美航线,整个亚太地区发往欧洲的电商航空货运呈现 “爆发式增长”。欧洲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接受度提升、当地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中欧之间部分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也让亚太地区成为连接全球电商市场的 “枢纽”。

这种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格局,本质上是全球电商贸易流的一次 “再平衡”。过去高度集中于 “中国 - 美国” 的单向货运模式,正逐渐向 “多区域 - 多目的地” 的网状结构转变,而航空货运行业也需随之调整运力布局,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中国市场:区域分化明显,长期增长韧性仍在

尽管中美航线受挫,但中国电商空运市场并非 “全面遇冷”,而是呈现出 “东南沿海领跑、中西部追赶” 的区域分化特征,长期增长韧性依然存在:

  • 东南沿海规模翻倍:作为中国电商货源的核心腹地,广州、深圳、厦门等东南沿海城市,2024 年的电商货运量几乎达到 2019 年的两倍。这得益于当地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密集的航班资源,以及与东南亚、欧洲等市场的多元化贸易布局,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对美航线的下滑压力。
  • 中西部稳步增长:郑州、鄂州、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依托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的政策优势,2024 年电商货运量较 2019 年增加近三分之一。尽管基数较低,但增长潜力显著 —— 中西部地区不仅是国内电商 “下沉市场” 的物流枢纽,也在逐步承接东部转移的部分制造业订单,为电商空运提供新的需求支撑。
  • 中国香港保持稳定: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空运中转枢纽,中国香港 2024 年电商货运量较 2019 年提升 9%。其完善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国际化的通关环境,使其在中美航线波动中仍能维持稳定,同时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 “桥梁”。

从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电商空运量较两年前几乎实现翻倍,即便面临中美政策冲击,整体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显示出中国电商供应链的深厚积淀。

未来展望:十年翻番红利下,行业需破局 “三大挑战”

TIACA 白皮书对全球电商航空货运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电商空运量将实现 “翻番”,2024 年底电商货物已占全球航空货运总量的 20%,这一比例将在未来持续攀升。疫情催生的 “线上消费习惯” 已成为常态,不仅重塑了全球供应链,也为电商空运打开了广阔空间。

但要抓住这份 “十年红利”,行业还需破解三大核心挑战:

  1. 监管与标准化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税政策、物流标准、数据合规要求差异较大,导致跨境电商空运 “通关效率低、合规成本高”。例如,美国 “最低限额” 政策的突然调整,暴露了行业对政策风险的应对能力不足,未来需建立更灵活的政策预警机制。
  2. 基础设施适配性:电商空运的特点是 “小批量、多频次、高时效”,而传统航空货运基础设施更适应 “大批量、少频次” 的普货运输。如何升级机场分拣中心、优化航线调度、提升 “最后一公里” 衔接效率,成为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3. 数字化与绿色转型:TIACA 指出,电子商务是 “重塑航空物流运作模式的范式转变”。未来,行业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货运全程可视化水平,同时推动 “绿色空运”—— 例如使用更环保的航空燃油、优化航班路线减少碳排放,以符合全球低碳发展趋势。

正如 TIACA 电子商务工作组联合主席 Nikolai Schaffner 所言:“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唯有拥抱数字化、推动创新、加强跨部门合作,才能打造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电商航空物流生态系统。”

结语:寒冬是 “考验”,更是 “转型契机”

中美电商空运的 “运力暴跌 30%”,与其说是 “行业寒冬”,不如说是全球电商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 “阵痛期”。短期来看,政策冲击带来的需求波动和运力调整仍将持续;但长期来看,全球电商空运的增长趋势未变,亚太市场的多元化布局、中国市场的区域潜力,以及行业对数字化、绿色化的探索,都将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航空货运企业而言,当下的关键是跳出 “依赖单一航线、单一客户” 的思维,主动拥抱市场变化 —— 例如加大对东南亚、欧洲等新兴航线的投入,与跨境电商平台共同探索 “多仓联动” 的供应链模式;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需从 “低价竞争” 转向 “品牌化、本地化”,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优化物流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这场调整不是终点,而是全球电商航空货运行业走向更成熟、更多元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