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9 月,海杰航运北极航线即将破冰启航,这条新航道将以 18 天的极致时效连接中国与欧洲 ,大大缩短了传统的航运时间。这一消息在航运物流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国际货代市场带来了诸多新的变数。
从数据上看,北极航线的优势十分显著。以中国最大海港宁波港至欧洲最大海港鹿特丹的航距计算,走传统航线长达 11947 海里,而走北极航线约为 8350 海里,缩短了约 3600 海里。按平均 13 节航速计算,一个航次可缩短 12 天。航程的缩短带来了燃油成本的下降,有数据显示,单次燃油成本可降低 20% 以上。并且,北极航线避开了传统航道的拥堵与地缘冲突,像苏伊士运河年均拥堵天数超 30 天,巴拿马运河也常因干旱限行,而北极航道暂无此类困扰 ,这意味着运输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对国际货代市场而言,北极航线的开通首先带来了时效上的变革。在跨境贸易中,时间就是金钱,以往传统航线常让企业在旺季面临 “船到港,商机过” 的困境。如今北极航线能精准衔接欧洲圣诞季的备货高峰,让应季商品提前抢占市场。这对于货代企业来说,能为客户提供更快速的货运服务,无疑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在电子产品、时尚消费品等对时效敏感的商品运输上,货代可以借助北极航线实现 “周级” 物流效率提升,满足客户对货物快速交付的需求。
成本结构也将被重构。货代企业可以利用北极航线较低的单位物流成本优势,吸引更多客户。尤其对于低毛利、高货量品类(如家居、服饰)的客户,货代能够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物流方案。以中远海控为例,若一艘破冰船护航 10 艘商船,每船载货 1 万标箱,单位成本增量微乎其微,但运费竞争力大幅提升,货代企业也可借此优化自身的成本与定价策略 。
在供应链稳定性方面,货代企业可以借助北极航线为客户提供更可控的物流方案。避开传统航道的拥堵与地缘冲突风险,结合精准的航线规划以及极地应急响应机制,货代能够提前为客户锁定物流排期,减少 “黑天鹅” 事件对货物运输的冲击,提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信任度 。
然而,北极航线也并非完美无缺。其季节性限制明显,主要在夏季通航,这就要求货代企业需结合中欧班列等多式联运,构建 “北极航线 + 陆运” 的全年物流网络 ,以满足客户全年的货运需求。另外,冰级船舶改造成本增加 20%,货代企业可能面临运输设备投入成本上升的问题,不过长期来看可通过规模化造船摊薄成本。并且,跨境电商企业(货代的重要客户群体)需与航运公司、极地科考机构深度合作,共享冰情预警与港口数据,货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适应,加强与各方的协作,以优化全链路管理 。
总体而言,海杰航运北极航线的开通为国际货代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货代企业若能抓住这一契机,提前布局,在服务时效、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发挥北极航线的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诸如季节性通航、成本投入等问题,有望在国际货代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重塑市场格局 。
2025-7-22
2025-7-21
2025-7-18
2025-7-17
2025-7-16
2025-7-15
2025-7-14
202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