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All Chinese on board”:红海生死线的通关暗码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7-16

当 “All Chinese on board” 成为红海通行证:一场撕裂全球贸易网络的航运革命

红海的浪涛里,正漂浮着一张诡异的 “生存通行证”。

2025 年 7 月,胡塞武装一周内击沉两艘商船的硝烟未散,船视宝的 AIS 系统上,“KIRA K” 轮的目的地备注栏赫然写着 “CHINA CREW ARMGURD”,“AC PIONEER” 轮则直白标注 “SG/22CHINESE ONBOARD”。这些穿梭在曼德海峡的钢铁巨轮,正用最朴素的身份标识,抵御着随时可能呼啸而来的导弹 —— 这不是什么商业噱头,而是红海航运业被逼到墙角的生存本能。

曼德海峡的航次数据,正无声诉说着这场危机的烈度。7 月 13 日,这个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咽喉要道,日均航次仅 33 艘,较 7 月 1 日的 43 艘再跌 23%;而在 2023 年 10 月胡塞武装袭击开始前,这里日均有 79 艘商船往返,2023 年 7 月 13 日更是创下 80 艘的峰值。不到两年,近六成航船消失在红海航线,留下的,是 “LOA HARMONY” 轮 6.8 节的谨慎航速,和 “LUCKY BLESSING” 轮 14.4 节航速下隐藏的焦虑 —— 前者标注 “CHINESE AND ARMGUARD”,后者写明 “CHINA VSL&CREW/GUARD”,身份标注成了比雷达更重要的避险工具。

航运业的成本曲线已被彻底扭曲。保险商用数字诠释着恐惧:本周经红海的货运保险费用直接翻倍,部分航程甚至被暂停承保。这意味着一艘 11 万吨级的 “KIRA K” 型液货船,单次航程的保险成本可能增加数十万美元。而那些选择绕航好望角的船舶,航程将增加 3500 海里以上,单船日均燃油消耗多支出 5 万美元,全球航运业每年因此多烧掉的成本,足以填满 3 个曼德海峡的吞吐量缺口。

外贸企业正被架在成本与时效的火上炙烤。中国某家电出口商的物流总监算了笔账:原本通过红海到欧洲的 40 天航程,如今绕航后延长至 55 天,库存周转周期被迫拉长 37.5%。更致命的是,集装箱船 “LUCKY BLESSING” 的 1510 个 TEU 里,至少三成货物是保质期有限的电子元件 —— 延迟交付意味着终端市场的订单流失,而选择红海航线,则要承担 “保费 + 潜在风险” 的双重赌注。这种两难,正在让全球外贸的 “准时制” 神话摇摇欲坠。

国际物流的血管里,血栓正在形成。曼德海峡日均航次从 79 艘暴跌至 33 艘,相当于每天有 46 艘货船的运力被 “冻结” 在替代航线或港口。吉布提港的堆场里,等待绕航的集装箱堆高了 3 层;迪拜杰贝阿里港的锚地,20 艘超大型油轮排队等待补给,它们的目的地本是欧洲,如今却要多走 12 天航程。英国 “海员慈善机构” 的怒吼穿透了红海的迷雾:“海员不应为工作赌命”,但现实是,全球贸易的支柱们,正踩着 “中国标识”“穆斯林船员”“俄罗斯公司” 这些身份标签,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生路。

更深刻的变革藏在航迹线里。当船舶的 AIS 系统不再只是导航工具,而成为 “政治身份说明书”,航运业的中立性正在瓦解。那些标注 “CHINESE ONBOARD” 的船舶,本质上是用国家信誉对冲地缘风险 —— 这既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隐性证明,也是全球供应链 “去全球化” 的刺眼注脚。而胡塞武装的炮火,正在逼着每一家航运公司、每一个外贸企业、每一条物流链路,重新计算 “安全成本” 与 “效率收益” 的公式。

红海的浪涛还在翻涌。那张写着 “All Chinese on board” 的通行证背后,是航运业的生存智慧,更是全球贸易网络正在发生的剧烈重构 —— 当航线让位于地缘,效率臣服于安全,这场由炮火点燃的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撕裂世界贸易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