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复航以色列加收 22%-35% 的特定附加费,DHL、UPS 也紧跟其后。物流巨头将地缘风险成本转嫁给货主,这本该是行业潜规则,但当附加费直接吃掉外贸订单 15% 的利润时,这场成本博弈彻底撕开了行业争议的口子。
中小外贸企业首当其冲。浙江某电子配件出口商算了笔账:一笔发往以色列的订单,物流成本从原来的 8000 元暴增至 1.2 万元,扣除关税和人工成本,这笔订单已逼近亏损红线。选择暂停业务?老客户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走;咬牙承担?现金流又面临巨大压力。而大型企业也有苦说不出,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坦言,即便有议价能力,也只能将附加费分摊到 10%,剩下 20% 依然要自己消化。
争议的核心在于:物流企业将地缘政治风险 “市场化定价” 是否合理?有货代认为,绕飞 1800 公里、双重安检的成本真实存在,不加价企业就会亏损;但外贸商反驳,中东局势并非偶发事件,物流企业早该将风险纳入成本核算,而非临时 “割韭菜”。更有从业者担忧,若这种定价模式成为行业标准,未来非洲动荡、南美罢工,外贸商是否都要为物流企业的风险兜底?
这场风波没有标准答案,却与每个外贸人息息相关。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物流成本暴涨?面对不合理的附加费,你选择据理力争还是默默承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一起探讨破局之道!
2025-7-1
2025-6-27
2025-6-26
20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