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太平洋航线航运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多家船公司纷纷调整运力布局,其中海洋网联船务公司(ONE)、以星航运(ZIM)以及德翔海运(TS Lines)的举措尤为引人瞩目。
海洋网联船务公司(ONE)在 4 月动作频繁。在 4 月早些时候宣布暂停原定于 5 月开始的 PN4 航线后,于周四(4 月 23 日)再度发出通知,推迟另一条计划在 5 月恢复运营的跨太平洋航线 ——PS5 航线。此前 ONE 所属的集装箱联盟 “Premier Alliance” 已暂停推出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的航线,这一系列动作表明 ONE 在跨太平洋航线运力布局上正进行深度调整。
与此同时,香港上市船公司德翔海运(TS Lines)也有重大举措。根据 Alphaliner 报告,德翔海运已经暂停了由其独立运营的 AWC2 航线。该航线此前连接中国南沙、盐田、蛇口和厦门等港口与美国洛杉矶,在区域贸易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 eeSea 班轮数据库,AWC2 航线原计划投入 6 艘平均运力 1750TEU 的船舶,往返航程 42 天。
然而,数据显示该航线自 2025 年初起便频繁遭遇空白航班和跳港,最后一班亚洲出发航次由 TS Tokyo 轮于 3 月中旬从厦门驶出后终止。不过,德翔海运目前仍与新加坡的 SeaLead 合作运营 AWC 太平洋航线,双方各投入 3 艘船舶(共 6 艘),靠港顺序为青岛 - 上海 - 宁波 - 洛杉矶,以此维持其在太平洋航线的部分业务。
另外,船公司以星航运(ZIM)也发出通知,鉴于目前受美国互惠关税影响的市场状况,决定暂停 ZX2 航线。据悉,该航线采用 5 艘 5500TEU 船舶,提供上海 - 宁波 - 长滩 35 天往返服务。Alphaliner 分析称,当前海运即期运价较去年 7 月暴跌 77%,加之美中贸易战升级导致订舱量下降,是以星(其亚美航线收入高度依赖即期市场)作出停航决定的主因。
ZX2 航线最后一班航次由 5500TEU 的 Mississippi 轮执行,该轮 4 月 9 日驶离上海,而同日特朗普政府升级全球贸易战措施,这一事件也引发了首波太平洋航线停航潮。后续,Mississippi 轮将转入以星 ZEX 航线(目前挂靠盖梅 - 盐田 - 长滩),届时 ZEX 航线船舶将增至 6 艘,并新增越南海防港挂靠,以星通过这样的航线调整来应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
多家船公司对跨太平洋航线运力的调整,反映出当前航运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运价的大幅波动以及订舱量的下降,都促使船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航线布局,通过暂停或推迟航线运营来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运营成本,应对市场困境。未来跨太平洋航线航运市场走向如何,船公司还将采取哪些进一步举措,值得持续关注。
2025-4-27
2025-4-26
2025-4-24
2025-4-23
2025-4-22
2025-4-21
2025-4-20
202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