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货代圈今日热点 2025年03月20日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3-19

1

美关税大棒下,韩国钢铁业的 “至暗时刻”

  1. 现代制铁 “紧急管理”,行业危机初现:近日,韩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现代制铁公司宣布进入 “紧急管理” 状态,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韩国钢铁行业激起千层浪。这一举措绝非偶然,背后是重重困境的压迫。公司高层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节支措施,削减高管薪资 20%、实施员工自愿退休计划、缩减工厂运营规模、减少海外出差等,每一项措施都透露着公司面临的巨大压力,也预示着韩国钢铁行业正陷入危机的泥沼。

  2. 多重打击叠加,关税成 “致命一击”:现代制铁公司正遭受着国内建筑市场低迷、国外钢铁产品竞争、工会罢工的多重打击。而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 25% 关税政策的正式生效,更是给本就摇摇欲坠的韩国钢铁行业致命一击。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美钢铁出口额排名第四,在韩国钢铁总出口额中,对美出口约占 13% 。尽管此前韩美自贸协定给予韩国每年 263 万吨的输美钢铁免税配额,但此次也被无情取消。这一系列打击,让韩国钢铁行业的商业环境雪上加霜。

  3. 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行业负担沉重:由于相关资源和应对能力不足,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中小型钢铝企业的打击更为惨烈。据韩国 YTN 电视台估计,受影响的中小企业约有 1800 家。这些中小企业犹如风中的浮萍,在关税风暴中苦苦挣扎。有预测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韩国钢铁行业承担超过 1.2 万亿韩元(约合 60 亿元人民币)的沉重负担。这无疑是压在韩国钢铁行业身上的一座大山,让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4. 韩国官员奔走呼吁,未来仍迷雾重重: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巨大压力,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郑仁教访问美国,与美国贸易代表会谈,提出给予关税豁免或非歧视待遇的要求。然而,美国方面态度如何尚不明朗。韩国钢铁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是能在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还是在关税大棒下继续沉沦,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2

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崛起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1. 辉煌开局:航线数量迅猛增长:据央广网消息,在 3 月 19 日鄂州花湖机场获批对外开放一周年之际,其国际货运航线建设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累计开通国际货运航线达 38 条,这一数字标志着花湖机场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国际货运航线从无到有的跨越,且增长速度惊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2. 广泛覆盖:构建全球货运网络:这些国际货运航线犹如一条条纽带,将花湖机场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航线覆盖欧美、亚非和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航点多达 42 个,通达 28 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构建起辐射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如此广泛的覆盖范围,不仅大大提升了花湖机场在国际货运领域的地位,更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

  3. 行业影响:助力货代外贸腾飞:对于货代、报关、外贸、生产企业来说,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的拓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货代企业可以借此拓展业务版图,承接更多国际货运订单;报关企业的业务量有望大幅增长,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外贸企业的货物运输更加便利,能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则可以更灵活地调配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市场竞争加剧,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求更高。

  4. 未来展望: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航线布局,提高航线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如何加强与国内外其他机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政策法规,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花湖机场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

基隆港漏油事故:航运业之痛与警示

  1. 事故突发:油污肆虐基隆港:3 月 16 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油泄漏事故打破了基隆港的平静。中国台湾籍集装箱船 “建辉轮” 在基隆港东 10 码头加油时,重油不慎泄漏至船外,迅速在水面蔓延。多艘停泊在不同码头的船只惨遭 “黑手”,从东 8 码头的德翔釜山轮到东 11 码头的 YM IMMENSE 轮,还有引水船、挪威邮轮天空号等都未能幸免,整个基隆港一时陷入油污的笼罩之中,场面令人揪心。

  2. 船只受困:船期打乱影响大:此次事故对涉事船只的影响巨大。德翔釜山轮、TS SURABAYA 轮以及 YM IMMENSE 轮这三艘集装箱船首当其冲。TS SURABAYA 轮建造于 2023 年,本应按计划挂靠香港、南沙、蛇口,却因油污被困基隆港,船期延误;德翔釜山轮建造于 2019 年,虽已离开基隆港,但也经历了短暂延误;YM IMMENSE 轮建造于 2006 年,同样未能幸免。这些船期的变动,不仅影响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还可能导致后续一系列运输计划的混乱,给货代、报关、外贸、生产企业带来诸多麻烦。

  3. 肇事船责任:处罚与清理并进:肇事船 “建辉轮” 运力为 1514TEU,由建华海运运营,事发前挂靠多个港口,可能共舱的船公司还包括阳明海运以及万海。事故发生后,基隆港务分公司紧急布设拦油索控制污染范围,环保部门初估约漏出 100 公升重油,将依《商港法》对其开出 30 万元新台币(约 6.57 万人民币)的罚单。“建辉轮” 与港务分公司承诺负责所有除污清洁工作,在恢复原状前不会离港,截至 18 日下午 6 点仍在基隆港锚泊,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4. 行业警示:敲响安全与应急警钟:这次基隆港漏油事故,给整个货代、报关、外贸、生产企业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货代企业来说,要更加关注船只动态,及时调整运输计划;报关企业需应对可能因船期延误导致的报关手续变更;外贸和生产企业则要考虑货物交付延迟带来的影响。同时,这也提醒行业各方要重视航运安全,加强加油作业等环节的监管,完善应急预案,以降低类似事故对行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