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当局发出邀约,诚邀所有船公司参与复航试航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11月4日的会议释放关键信号:10月229艘船舶的通行量创危机后新高,达飞轮船两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试航更成为标志性事件。这一复苏背后隐藏三重逻辑:航运公司的风险博弈达飞轮船的2.3万TEU级船舶复航,本质是对运河安全性的压力测试。其选择的"美东-亚洲"航线载有价值4.6亿美元的电子产品,通过运河可比绕行好望角节省9天航程。但其他航运巨头仍持观望态度——马士基亚欧线仅有12%运力回归运河,反映企业对也门胡塞武装袭击风险的持续担忧。运费市场的蝴蝶效应运河通行量恢复使现货运价回落11%,但航运公司通过三项策略维持利润:
- 1.继续收取15%的"风险附加费"
- 2.控制30%的冗余运力投放
- 3.将节省的燃油成本转为利润储备这种"明降暗保"策略导致上海-鹿特丹航线实际运费仍比危机前高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