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商法》2026 年施行:卸货港无人提货,托运人担责
							2025年修订的《海商法》将于2026年5月1日实施,本次修法聚焦五大核心变革:一、责任主体重构卸货港无人提货的风险与费用承担主体由收货人转为托运人,并增设"及时通知"义务。这一调整将倒逼外贸企业强化物流跟踪,预计可减少30%的滞港纠纷。二、电子单证合法化新增"电子运输记录"专节,明确符合法定条件的电子单证与纸质单证具同等效力。跨境电商企业凭此可缩短单证处理时间至4小时内,物流效率提升50%。三、赔偿限额双轨制国际/国内海上旅客运输赔偿限额实现统一,终结"同命不同价"。人身伤亡赔偿上限提至17.5万计算单位(约合人民币165万元),同时要求承运人强制投保责任险。四、生态保护入法首次将"防治船舶污染"纳入船长法定职责,明确油污损害需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船舶油污责任限额分级设定,5万吨级船舶最高赔偿限额达8977万计算单位。五、反制条款亮剑新增第308条反制条款,授权政府对实施海运歧视性措施的国家采取对等反制。结合船舶融资租赁登记新规,为我国船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法律盾牌。修法特别强化"实际承运人"概念,港口经营人符合条件时可享受责任限制。据测算,新规实施后航运企业合规成本将降低20%,但货主需更审慎评估运输条款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