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LOGIS共勤外贸服务
咨询热线:17704216556

万海新规:普货漏报错报,每柜罚 10 万美元!

“一个普通的塑料配件柜,就因为申报时把‘聚乙烯’写成‘聚丙烯’,就要赔 10 万美元?” 上海某货代公司操作主管林薇盯着万海航运的通知邮件,手指反复划过 “非危险品错报违约金 USD100,000/UNIT” 的条款,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9 月下旬,万海航运《重申!关于货物瞒报 / 漏报 / 错报的通知》在物流圈炸开锅,这项将普通货物与危险品同等论处的天价罚单规则,让无数外贸人、货代从业者陷入恐慌。

万海此次抛出的 “处罚炸弹”,彻底打破了行业延续多年的处罚逻辑。以往航运公司虽对货物申报不实行为处以罚款,但普遍遵循 “危险品重罚、普通货轻罚” 的梯度原则 —— 外运集运对危险品瞒报的违约金为 3 万美元 / 箱,ONE 等船公司对普通货错报的处罚多在 1-3 万美元区间。而万海不仅将危险品罚款从原本的 3 万美元飙升至 10 万美元,更颠覆性地将普通货物纳入同等级处罚,甚至额外增设 10 万美元 / 箱的押金要求,且超期费需按 3 倍计算。这意味着即便没有引发安全事故,只要货单不符,货方就需在 7 天内拿出 20 万美元的资金应对,对中小外贸企业堪称 “灭顶之灾”。

宁波某小家电出口商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该企业上月出口一批加湿器配件,因仓库文员误将 “含电池组件” 漏报为 “塑料零件”,货物在上海港查验时被拦截。按照万海新规,不仅要缴纳 10 万美元违约金和 10 万美元押金,3 倍计算的码头滞留费每天就达 450 美元,仅一周就产生额外损失 3150 美元。“这批货总值才 8 万美元,罚款和押金加起来够赔两批货了。” 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最终只能选择弃货止损。

更让行业揪心的是多层代理体系下的 “追责陷阱”。浙江某一级货代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承接的货物中约 30% 来自二级、三级代理,上游很难完全掌控货物真实信息。一旦下游出现申报错误,一级代理需先向万海垫付罚款,再向下游追偿,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过高违约金并不认可。宁波海事法院曾审理一起类似案件,订舱公司向船公司支付 3.5 万美元违约金后,向下游追偿时仅追回 2 万美元,差额只能自行承担。“现在万海要 10 万美元,就算打官司能追回的可能不足一半,剩下的窟窿谁来填?” 这位负责人的疑问道出了无数货代的焦虑。

面对业界质疑,万海航运回应称,此举是为倒逼货方重视申报安全,且仅在 “货实不符” 时触发约定,目前多数客户已签署补充协议。从安全角度看,货物申报不实的危害确实触目惊心 ——2023 年某港口曾因普通货物中夹带未申报酒精,导致集装箱起火,整船货物烧毁损失超千万元。但律师指出,《民法典》明确规定违约金需与实际损失相当,约定过高可请求法院调整,万海 “一刀切” 的 10 万美元标准已涉嫌超出合理范围。

这场 “天价罚单” 风波,本质上是航运安全与企业成本的激烈碰撞。万海的严苛新规犹如一记警钟,迫使行业重新审视申报流程的严谨性:不少货代开始增设 “货物信息三重核验” 环节,要求客户提供产品质检报告和成分说明;外贸企业则加速推进数字化申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货物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追溯。但在宁波国际联运协会秘书长孟荣刚看来,更合理的方式是建立 “梯度处罚 + 实际损失追偿” 机制,而非单纯依靠天价罚款震慑,“3 万美元左右的违约金已能起到警示作用,过高标准反而可能引发行业抵触”。

如今,距离万海新规全面执行仅剩半个月,外贸圈的焦虑仍在蔓延。林薇的公司已紧急组织全员培训,将申报错误率与绩效直接挂钩:“现在每填一个品名,都要像拆炸弹一样小心。” 这场由 10 万美元罚单引发的行业震荡,终将促使各方寻找安全与成本的平衡点 —— 毕竟,航运安全的根基应是规范的申报体系,而非让企业谈 “报” 色变的天价处罚。

SHARELOGIS LTD, 环球物流,本地服务 LOCAL'S GLOBAL LOGISTICS @Copyright 2018 朝阳共勤外贸服务有限公司 辽ICP备18014289号-7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