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矿产出口管制体系及法律责任解析
战略矿产出口管制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我国已构建完善监管体系并明确法律责任。
一、战略性矿产范围
涵盖 36 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等 6 种)、金属矿产(铁、稀土等 25 种)、非金属矿产(磷、萤石等 5 种),目录由国务院确定调整。
二、出口管制政策
近年多项公告强化管制:2025 年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钨等实施出口管制;2024 年明确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加强对美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将多种矿产相关物项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2023 年禁止或限制部分稀土技术出口,对特定石墨物项实施管制。
三、管制手段
包括全面管制(依托两份核心文件)、临时管制(期限不超 2 年)、禁运(针对特定物项、国家等)、出口许可及经营资格管理、最终用户和用途管理(需提交证明并接受核查)、管制名单(关注名单和管控名单)及其他监督检查措施。
四、典型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有伪报品名、篡改成分、“转口” 走私等。法律责任分行政与刑事:行政责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资格;刑事责任涉及走私、非法经营等罪名,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企业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战略矿产出口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