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LOGIS共勤外贸服务
咨询热线:17704216556

美西航线停航潮:货代市场的震荡与重构

美西航线复航计划暂停的背后,是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剧烈阵痛 —— 这条承载着中美集装箱贸易约 60% 运量的黄金通道(行业数据显示),正以运价的断崖式下跌揭示深层变革:从 5 月的 6000 美元 / 大箱跌至 7 月的 1700 美元,不仅低于中联航运 2500 美元的单箱成本线,更击穿了多数船公司的盈利底线。当 MSC 快速将超大型集装箱船调离美西、中联航运搁置 6 艘 2400-2800 箱船的复航计划,航运巨头的 “止血式” 调船,正在重塑国际货代市场的生存逻辑。

对国际货代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利润空间的挤压。货代的核心收益来自舱位代理价差与服务费,而美西航线运价的剧烈波动(3 个月内跌幅超 70%)让报价体系彻底失序 —— 当上周的报价下周就可能成为亏损预警,中小货代既无力承担舱位预订的风险敞口,也难以向货主承诺稳定的运输成本,只能被动退出或缩减美西业务。更棘手的是船公司的 “去中介化” 倾向:MSC 等企业凭借灵活调度能力,正将更多直客订单纳入自营体系(数据显示,头部船公司直客占比已从 2023 年的 35% 升至 2025 年的 52%),直接削弱货代的舱位代理权价值。

生存压力下,货代市场的分化正在加速。大型货代凭借与船公司的长期协议,可锁定部分低价舱位,转而通过整合仓储、陆运等增值服务维持利润;而中小货代则被迫向细分领域突围,比如深耕危险品、冷链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或转向美东航线(目前美东线运价仍维持在 4000 美元 / 大箱以上,且盈利稳定)寻找空间。但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货代的角色正从 “舱位中介” 向 “供应链协调者” 被迫转型 —— 当航线稳定性成为稀缺资源,能否链接替代运力(如美东港口、中欧班列)、优化多式联运方案,将成为货代能否存活的关键。

这场震荡的终极意义,或许在于倒逼货代市场告别 “靠运价波动套利” 的粗放模式,转向以服务增值为核心的精细化竞争 —— 而美西航线的停航潮,不过是这场转型的催化剂。

SHARELOGIS LTD, 环球物流,本地服务 LOCAL'S GLOBAL LOGISTICS @Copyright 2018 朝阳共勤外贸服务有限公司 辽ICP备18014289号-7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