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LOGIS共勤外贸服务
咨询热线:17704216556

美国关税政策震荡,跨境电商如何破局?以亚马逊平台为例

全球贸易正处于风云变幻的新变局之中,而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动荡,无疑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 年,特朗普上台仅仅 1 个月,便分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截至 3 月 4 日,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累计已达 20%。与此同时,美国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简称 “T86 政策”)也历经波折,虽暂缓执行,但白宫宣称 “完善系统后将重启取消计划”。另外,USPS(美国邮政服务)在此次关税政策调整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2 月 4 日突然宣布暂停接收中国内地和香港包裹,尽管第二天恢复接收,可不确定性依然如阴霾般高悬。

随后,4 月 2 日,美国总统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 “对等关税” 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的 “对等关税” 税率为 34%。白宫称,10% 的基准关税于 4 月 5 日开始实施,而对不同贸易伙伴的更高关税于 4 月 9 日开始生效。仅仅过了几天,4 月 8 日,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表示,在此前已征收的 20% 普遍关税和 34% 对等关税基础上,将额外征收 50% 附加关税,使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税率高达 104%,该政策已于美东时间 4 月 9 日凌晨 0:01 正式生效。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4 月 9 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将中国商品关税从原本的 104% 提升至 125%,同时宣布对寻求谈判的超 75 个国家和地区暂停加征关税。4 月 10 日,白宫官员向媒体澄清,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应为 145%,而非媒体普遍报道的 125%。

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波动,犹如汹涌的波涛,不仅加剧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局势,也让众多依赖跨境电商的卖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税之下的跨境电商正在发生哪些深刻转变?中国跨境卖家又该如何应对这场行业剧变?本文将以亚马逊为例,深入剖析当前政策变动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并为卖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避险策略,助力卖家朋友在这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稳定经营的方向。

物流模式转变:加速布局 “海外仓 + 本地履约”

自 2 月 1 日美国正式对中国等国家发起新一轮关税政策,至今已过去一月有余。在这一轮政策波动的冲击下,跨境电商行业不同物流模式受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 FBA 等海外仓储模式受影响相对较小,而依赖直邮小包模式的卖家则面临着重重挑战。

履约时效的挑战

传统直邮小包从中国发往美国,正常情况下时效通常在 10 - 15 天之内。然而,一旦 T86 政策取消,所有包裹需通过 T11 或 T01 正式报关,这一变化将使得清关流程大幅延长,进而导致整体配送周期延长至 15 - 25 天。此外,USPS 过去一直是中国卖家常用的小包直邮物流提供商,若其暂停接收中国包裹,短期内必然会致使包裹积压、订单延迟,长期来看则会严重压缩物流选择空间。对于那些没有海外备货的卖家而言,交付周期的显著增加,无疑会极大地影响买家体验,最终对店铺流量和销售业绩造成冲击。

履约成本的增加

关税增加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小包模式的低单价商品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倘若 T86 模式取消,情况将雪上加霜:原本享受免税政策的包裹不仅需要缴纳关税,物流服务商也很可能加收报关手续费。以申报价值 10 美元的小包裹为例,按照 30% 的关税税率计算,需额外支付约 21 元人民币的关税,再加上 20 元的报关手续费,每件商品的成本将增加约 41 元人民币。这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低单价商品卖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面对如此困境,跨境卖家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自身的物流策略。采用 “干线运输 + 海外备货 + 本地配送” 的模式不失为良策,通过集中批量发货可以有效降低头程运输成本,利用整柜申报来优化关税支出。在众多物流履约体系中,选择 FBA 等成熟的服务,不仅能够确保稳定的配送时效,还能享受平台提供的流量支持,提升销售转化率。亚马逊自 2007 年推出 FBA,历经 18 年的精心打磨,建立起了独立、精密且高效的当地配送网络,其在目的国的仓储、配送大多采用自营网络,不会受到 USPS 等快递公司或官方政策变动的影响。此外,在关税升级的大环境下,如果卖家想要保持稳定的库存和物流时效,就必须做好更细致的成本预算和风险评估。或许需要加快囤货节奏,或者采用分批发货的方式,以平摊成本,降低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卖家过去习惯通过直邮小包测试新品,待产品表现良好后再转为 FBA 模式。但在如今关税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新品测试策略的可行性受到了极大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税政策调整对 FBA 或海外仓卖家的直接影响较小。我们也注意到,亚马逊官方也在积极推出针对新品的优惠政策,鼓励卖家借助 FBA 实现低成本测品 。

在今年 3 月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支持海外仓发展”。回溯到 1 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针对纳税人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施行 “离境即退税” 政策。这些政策利好都在表明,布局海外仓,采用 “海外仓 + 本地履约” 的物流模式,已经成为跨境卖家应对关税政策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合规要求升级:规避清关风险

其实,这并非美国首次收紧清关合规的要求。回顾过往行业变化,在本轮政策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卖家无疑会面临更高的合规门槛。

以 T86 政策调整为例,原本相对简便的小额包裹清关流程,如今需要按照更为复杂的 T11 清关流程执行。这一变化意味着,卖家在商品数据申报方面,规范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会大幅提升。每一项商品的详细信息,从材质、用途到生产地等,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填写,即使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引发后续问题。卖家若因对政策变化的不熟悉,或在繁杂的手续办理过程中有所疏忽导致误报,极有可能陷入货物遭扣留的困境,货物无法按时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与此同时,高额罚款也将接踵而至,增加卖家的运营成本。为有效规避清关风险,卖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严格审核商品申报信息

确保清关顺利的基础是严格审核商品申报信息。如果卖家想将货物出口到美国市场,就必须深入了解什么是 HTS 编码。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官网,卖家能够查询到准确的 HTS 编码。在查询过程中,需要仔细比对商品的各项特征,确保编码与商品实际情况精准匹配,从而保障申报信息完整无误。

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

对于大部分中小规模卖家而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或许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因此,卖家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这类服务商凭借其长期积累的专业能力,对各类政策法规有着深入的研究与解读,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政策动态。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信息渠道,能够及时将政策变化传达给卖家,协助卖家调整申报策略,从而显著降低合规风险。

品牌化、多元化转型:制定中长期发展策略

在 “美国优先” 政策的影响下,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产品将逐渐失去优势。未来,具有品牌价值、高质量和差异化特征的产品将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探索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布局海外的储备供应链,也是长期避险的有效措施。

提升品牌价值

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来避免低价竞争,以品牌溢价抵消成本波动。打造品牌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在产品研发、品质把控、品牌营销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但只要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信赖,愿意为产品支付更高价格,卖家便能以品牌溢价有效抵消因外部环境导致的负面影响,摆脱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拓多元市场

积极开拓欧洲、日本等其他市场,实现地域多元化。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政策环境存在差异,通过分散市场风险,可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一些跨境卖家在深耕美国市场的同时,拓展欧洲市场,发现欧洲消费者对环保、时尚类产品有较高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探索新供应链布局

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供应链布局。我们观察到部分卖家已经将目光投向越南,越南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近年来在制造业领域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越南政府为吸引外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企业诸多便利。分散供应链布局,同样可以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总体来看,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波动,不仅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直接的成本压力,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当前政策走向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危中有机,这场变革也为行业升级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它迫使跨境卖家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模式,在平衡增长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加速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优化;另一方面,它也推动着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跨境电商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因此,卖家更应该着眼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供应链韧性来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合规能力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来获取市场溢价。套用一句朴实的真理 —— 只有立足长远,在变局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SHARELOGIS LTD, 环球物流,本地服务 LOCAL'S GLOBAL LOGISTICS @Copyright 2018 朝阳共勤外贸服务有限公司 辽ICP备18014289号-7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