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圈今日热点 2025年04月03日
1
以色列取消美进口商品关税:贸易棋局下的战略考量
- 关税取消举措落地:当地时间 4 月 1 日晚间,以色列政府的一则声明在贸易领域激起千层浪。按照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及经济与工业部长巴尔卡特的指示,以色列决定取消对所有自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此决定已获以色列议会财政委员会批准,并由经济与工业部长正式签署命令。修正案生效后,美国输以商品将全面享受零关税待遇,这一举措无疑将重塑美以之间的贸易格局,对两国相关企业的进出口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 美以贸易现状剖析:美国在以色列的贸易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其最重要的战略盟友,也是最大贸易伙伴。2024 年,以色列对美出口额高达 173 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出口约 167 亿美元。自 1985 年美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约 99% 的美国进口到以色列的商品已被免除关税,此次调整主要聚焦于一小部分食品及农产品类别。这表明美以之间长期以来的贸易合作基础深厚,但此次针对特定品类关税的取消,仍会对双方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冲击与机遇。对于以色列的食品及农产品市场而言,可能面临来自美国同行更激烈的竞争;而美国相关产业则有望凭借更低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以色列市场。
- 战略意图深度解读:以色列取消关税的举措被明确视为美以贸易协定的延伸,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加强双边战略关系成为关键。通过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不仅能够推动两国经济的协同发展,还能在政治层面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美以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在面对其他贸易伙伴时,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于两国的货代、报关企业来说,贸易量的潜在增长意味着业务机会的增加,但也对其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 行业影响与警示:此次关税取消,将直接影响美以两国的外贸、生产企业。以色列的生产企业可能面临美国同类产品更严峻的竞争压力,需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美国企业则可借此东风,扩大在以色列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相关行业而言,虽不直接处于这一贸易政策调整的核心区域,但也应保持警惕。一方面,关注美以贸易关系变化对全球市场供需平衡的影响;另一方面,审视自身在相关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前布局应对策略。
上海浦东机场 “换单” 破冰:国际航空货运中转的重大变革
- 业务突破:首票 “换单” 中转成功:3 月 30 日,一批从泰国曼谷出发的电子产品在浦东机场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旅程。它们在这里顺利实现换单、换装不同航司航班,随后运往美国。这标志着上海首票分运单级国际中转 “换单” 业务试行成功,上海口岸国际航空货运中转模式自此翻开新篇章,“空空中转” 业务场景得以进一步拓展。“空空中转” 作为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此次 “换单” 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 政策支持:三部门协同助力:今年 2 月初,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一政策犹如及时雨,为国际货物中转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政策旨在推动具备条件的航空口岸和航空公司积极发展该项业务,提高中转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上海机场联合浦东机场海关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的中转模式,国际中转 “换单” 模式应运而生。
- 模式创新:打破传统局限:以往的 “空空中转” 多是同一家航司一张总运单 “一单到底”,这种模式让客户在航线选择、承运人挑选以及运输成本控制上受到诸多限制。而上海机场和浦东机场海关推出的国际货物中转 “换单” 模式,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一票货物由两家不同航司的两份总运单衔接,分运单用于货物中转操作识别。企业申报数据经海关系统自动比对无误后即可放行,机场则全力做好运单关联、理货、申报、安检等一系列保障工作,实现货物中转 “零延时”。这种创新模式让货代企业能够依托浦东机场丰富的资源,自由组合出入境航班,降低运输成本,获得更多选择。
- 深远影响:提升枢纽能级:国际中转 “换单” 业务的推出,意义重大。对于全球货代企业而言,拥有了更灵活的航线航班选择和更低的运输成本,无疑将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上海机场来说,这一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口岸营商环境和货物枢纽服务能级,有力推动上海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中国货代、报关、外贸、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抓住机遇,利用好这一创新模式带来的便利。
欧盟新规下货代困境:合规风暴中的艰难前行
- 新规落地,货代承压:近日,全球第五大船公司赫伯罗特发出警示,欧盟 ICS2 “更严格的海关法规” 带来 “更严格的执法”,欧洲货运代理陷入重大挑战之中。自 4 月 1 日起,欧盟加强进口管控系统 2(ICS2)规定,所有非欧盟进口货物都需遵循新规。所有内部申报人,包括货运代理、进口商等,都要连接 ICS2 并提交入境摘要申报(ENS)。并且,抵达前海关程序扩大到所有运输方式,公路和铁路也不例外。这一全面且严格的新规,如巨石般压在欧洲货运代理行业之上,让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 技术阻碍,支持不足:货运代理协会 CLECAT 总干事 Nicolette van der Jagt 表示,尽管货代们努力准备,但技术复杂性成为巨大障碍。系统集成和与新 ICS2 要求的兼容性问题重重,许多货代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却收效甚微。同时,国家当局帮助台支持不足或延迟,使得货代企业及时合规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那些选择与航运公司进行单一申报的货代,还面临运营困难,缺乏能向承运人传输内部数据的电子信息系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货物运输延误,甚至出现运营中断,货物被拒绝装载的情况屡屡发生。
- 船司政策,严格要求:赫伯罗特推出 “无 MRN 不装货” 政策,没有 ENS 声明和运输参考编号(MRN)的集装箱将无法在原产地装船。公司强调欧盟法规严格,全面遵守 ENS 是强制性的,执法更严。为避免延误或取消,要求托运人在文件截止日期前提交准确详细信息,因为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 MRN 无法发放。此外,赫伯罗特还列出常见错误,如缺失或无效的 EORI 号码、错误的电话号码格式、不符合规定的货物描述或 HS 代码等。马士基也推行 “无舱单不装货” 措施,要求客户至少提前 48 小时提交完整数据。船公司的这些严格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货代企业的操作难度和责任压力。
- 注册艰难,资源匮乏:对于货运代理来说,在国家海关当局注册为内部申报人困难重重。关于部署窗口指示不明确,与当局有效沟通困难。而且,难以找到可靠的技术资源和 IT 服务提供商,这增加了货代的沮丧情绪。在一些地区,如法国,货代选择有限,只有两家海关批准的 IT 服务提供商,且缺乏新认证提供商信息。CLECAT 敦促欧盟委员会公布注册 ICS2 的 IT 服务提供商名单。这些问题若不解决,欧洲货运代理行业将在合规道路上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