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全球外汇市场因美联储的一则 “鸽派信号” 掀起波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暗示下月可能降息,这一表态直接引发美元指数单日跳水 93 点、跌近 1%,创下 4 月以来最大跌幅;非美货币则集体 “翻身”,多数货币单日升幅达 1%,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进入新一轮波动周期,“重返 6 时代” 的讨论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8 月 25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大幅上调 160 个基点,报 1 美元对人民币 7.1161 元,这一数值不仅创下 2024 年 11 月以来的新高,也标志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阶段性升值通道。
同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步走强,盘中双双收复 7.15 关口,触及近一个月以来的升值高点。但市场也注意到一个细节:此次人民币升值幅度并未达到 “常规水平”—— 通常情况下,美元指数每下跌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对应升值 0.20-0.25%,而此次在岸、离岸人民币升值幅度均不足 0.2%,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不过,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平稳表现,为人民币汇率 “稳” 的底色提供了支撑。数据显示,该指数波动幅度较小,意味着人民币在一揽子货币中的表现相对稳健,并未因单一货币(美元)的波动而出现大幅偏离,这与中国人民银行 “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的调控方向一致。
此次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走强,核心驱动力来自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最快将在 9 月议息会议上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部分机构甚至预测,基准情形下,四季度美联储可能再次降息,2025 年下半年累计降息次数或达 2 次。
这一预期直接作用于美元指数走势。截至当前,美元指数报 97.92,若 9 月降息 25 个基点落地,美元指数大概率将进一步下行,为非美货币升值释放更多空间。值得关注的是,新任美联储主席人选的潜在变化也可能成为 “黑天鹅”—— 若市场认为新任主席缺乏货币政策独立性,可能引发美元抛售潮,进一步放大美元贬值效应,间接为人民币升值提供助力。
但需注意的是,美联储政策的 “滞后性” 仍需警惕。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对汇率的影响并非即时见效,且若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反弹(如就业、通胀数据回暖),不排除美联储调整降息节奏的可能,这将直接削弱人民币的外部升值动力。
对于人民币汇率能否重返 “6 时代”,当前市场呈现出两种不同观点,核心分歧集中在 “升值动力的持续性” 上。
乐观派以部分券商为代表,其逻辑在于 “政策 + 市场” 的双重支撑。一方面,7 月以来,即便美元未进一步走低,人民币中间价仍保持稳步升值态势,显示出政策层面对汇率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若 9 月美联储降息落地,预计人民币结汇规模将再度放大 —— 企业和个人将更愿意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形成市场层面的升值推力。若央行持续坚持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向 “6 时代” 靠近,进而提升中国资产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谨慎派则更关注 “升值压力的积累情况”。从数据来看,7 月跨境人民币净流出规模处于历史高位,部分资金通过 “离岸购汇 - 境内平盘” 的路径流动(即离岸市场购汇后,通过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向境内对冲),这类交易仅反映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中,未计入银行结售汇统计,导致实际境内外汇供大于求的缺口远低于结售汇顺差规模。此外,7 月离岸人民币汇率较在岸汇率总体偏贬值,也从侧面说明人民币并未因结售汇顺差环比增加而积累强升值压力。
在谨慎派看来,9 月更像是人民币汇率的 “观察窗口”—— 只有当美联储如期降息、国内稳增长政策见效、外资持续流入等多重条件同时满足时,人民币才可能开启持续升值通道,否则短期升值或只是 “阶段性脉冲”。
尽管市场存在分歧,但近期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核心逻辑已逐渐清晰,且这些因素也将成为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韧性的关键:
其一,外部压力缓解。美联储降息预期压制美元指数,非美货币普遍摆脱贬值压力,人民币无需再单独面对 “美元强、人民币弱” 的被动局面;其二,国内政策托底。国内稳汇率政策 “张弛有度”,既未过度干预市场,也通过政策工具稳定市场预期,叠加权益市场表现向好,吸引外资持续流入,形成 “汇率 - 资本流动” 的正向循环;其三,央行预期引导。人民银行持续强化与市场的沟通,明确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立场,有效减少市场对汇率单边波动的担忧,避免非理性交易放大汇率波动。
对于下一阶段走势,人民银行已明确表态,将继续依托市场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后续需重点关注两大变量:一是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落实执行效果 —— 若消费、投资等内需数据回暖,将从基本面支撑人民币;二是中美经贸磋商的推进进度 —— 若四季度中美关税博弈达成互利共赢结果,将显著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为汇率升值提供更强动力。
当前人民币汇率正处于 “关键观察期”,美联储降息预期提供了外部利好,国内政策与市场信心则构筑了内部支撑,但 “重返 6 时代” 并非一蹴而就。短期来看,人民币或维持 “偏强震荡” 格局,升值节奏将随美元走势、国内经济数据、中美互动等因素动态调整;长期来看,只有当内外环境形成 “共振”—— 外部美元持续走弱、内部经济稳步复苏,人民币才可能具备持续重返 “6 时代” 的条件。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需过度关注汇率短期波动,而应聚焦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向好;对于外贸企业,可借助汇率避险工具对冲波动风险,理性应对市场变化。在 “稳” 字当头的政策基调下,人民币汇率的韧性将持续凸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
2025-8-19
2025-8-18